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学院首页

学工新闻
位置: 学院首页 > 学工新闻 > 正文

续校地扶贫星火,助枣园小康梦圆

--记重庆三峡学院“向阳而生”教育关爱团枣园之行

作者:   时间:2019-07-15   点击数:

为响应党中央有关“深入农村,深入教育实践,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调研活动”的号召,我院暑期“三下乡”教育关爱服务团于7月9日-7月11日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三下乡”的目的在于支持农村建设和为农民群众服务,聚焦枣园扶贫,开展教育服务。

帮扶助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据悉,枣园村于2015年被定为贫困村,村中共有200余户籍,其中有108户为贫困户。我校于2015年6月底对分水镇枣园村开展了扶贫工作。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贾文凯介绍,学校按照“一村一扶贫工作队,一户帮扶责任人,一户一帮扶档案”、“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开展“一对一”帮扶。学校108名中层领导干部深入108户建卡贫困户,认真听取帮扶对象诉求,详细了解他们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建立贫困对象推出机制,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模式。此外,学校大力关注与支持枣园村产业基地,柠檬、佛手的研发、种植及销售,助力枣园村开发了1000亩柠檬,500亩佛手,协助建立了相应加工基地,帮助进行包装设计。在学校和村民共同努力下,枣园村采用“一片青山,一带绿水”产业模式,打造出了一支产业带动就业的脱贫攻坚队伍。村副主任曾永向表示:枣园村于2014年申请贫困村,2015年获取批准。迄今为止,枣园村已实现全面脱贫,物质条件已能保障村民们自身的基本生活需要。

据此,我院2019暑期“三下乡”教育关爱团在学校助力枣园脱贫旗帜的引领下,于7月9日前往枣园村,走访当地村民、观摩枣园柠檬、佛手生产基地,并与当地村民亲切交谈,深入实践,了解当地情况。


坚守奉献三十载,扶贫温暖枣园人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生活一步比一步强。”六十七岁的枣园村村民老秦说这句话时,脸上的笑容高兴而真诚。11日上午,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暑期“三下乡”教育关爱团成员来到枣园村开展义务劳动,劳动过程中,我们采访了枣园村村委会主任刘开宽。刘主任于1986年开始接触枣园村的村委会干部工作,至今已有近三十年。“我一开始是兰花村的主任,那时候枣园村和兰花村还是分开的,工作到现在不知不觉就已经快三十年了。”这是刘主任告诉大家的话。当时的枣园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也不健全,刘主任在任的三十年内不仅引进了广东的企业家助力枣园脱贫,更是一步一步完善了枣园的交通建设、安全防范、便民设施等。

从刘主任的口中,大家了解到近年来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流的企业建设是枣园的柠檬基地和尚在开发阶段的油茶基地。这些基地建设优先照顾了当地的劳动力就业,不仅为留守在村的老年劳动力提供了获得收入的就业机会,更是整体上拉动了枣园村整体经济的发展。

“脱贫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就是我坚持的意义。”刘开宽主任在岗位上默默奉献三十载,重点建设绿色枣园村绿色柠檬养殖基地,带领着村民考察即将开发的旅游、生产一体化的油茶基地,更是将以他为首的村干部对口帮扶相应片区村民,并在每月20日定期召开党日活动,集中讨论切实解决村民的实际需求。

返乡创业,先富带后富

在与枣园村脱贫致富先进人物周忠权的交流中,“三下乡”成员们了解到了许多关于他和枣园之间的故事。周忠权,小学文化,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伴随改革开放的洪流,带着一颗发展致富的心,他来到了开放的门户——广东。进厂三年,在扩宽了眼界,攒下一定的资本后,他抓住“打工潮”带来的交通行业的机遇,购买了一辆大巴车,毅然走上了客运的道路。从重庆到广东,他将一批又一批人送了出去,又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投资者。

2011年,他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返乡创业,让更多的人富起来!他向大家坦言:“钱这个东西自己赚了存着也没用,还不如用来投资创业,让家乡也富起来。”历经几年的考察、规划、融资,一个成熟饱满的创业计划终于在2015年正式启动。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占地1500多亩的生产基地,柠檬、佛手,养鱼……一片片土地被挖出“金”来。据悉,周忠全还将继续扩大规模,预计整个生产规模达到一万亩,并与当地政府联合打造基地旅游业。

从农业基地的栽培到产物的收获,当地农民获得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周忠权以“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挖掘地域特色,活跃创新创业,丰富业态类型,联结村民利益,绿色可持续”为发展理念,打造了一支产业带动就业的脱贫攻坚队伍。

除了采取人工除草、除虫等方式保证产品优异品质,周忠权还有自己的想法来提升基地竞争力,产品深加工是主要方式。他与高校重庆三峡学院进行对接,不断汲取相关智慧与技术,以此延长产业链,力争使扶贫产业精细发展,形成规模效益和脱贫长效机制。

周忠权说,下一步,他将依靠政府出台的返乡创业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继续不移地走下去,并希望大学生能够多下基层、多做实务、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通过对两位脱贫致富先进人物的事迹的了解,“三下乡”队员们感受到了枣园村脱贫奔小康艰难而光辉的发展史。这不仅是致富先锋们的开辟与探索,更是一个村落的成长与充盈。身为时代新青年的他们,必将接过助力脱贫的接力棒,将无私奉献的精神接续传递下去。

文/邓琳弋 罗金超 郑雯瑾 马 鑫

摄/ 范子宣 洪 霓

地址:博学楼3栋4楼    

电话:党政办公室58102204;学生工作办公室58102360;

学科秘书办公室58105613;教学秘书办公室58105613

版权所有:重庆三峡学院 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二段780号 重庆市万州区天星路666号 

电话:023-58102204/58130601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