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院的青葱岁月里,有这样一位追梦人:三载寒窗,她不仅以一等学业奖学金证明其“好学”之姿,更以德才兼备的品格诠释了“三好学生”的真谛。她就是重庆三峡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李天艺。师承向学春教授,获得“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重庆赛区一等奖;第十二届重庆市科慧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校级一等学业奖学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作为校级三好学生,李天艺在学术之路上勤勉笃行。主持院级课题,参与市级项目,五篇论文见刊,彰显其“博学”之才;“三创赛”重庆夺魁,科慧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摘银,印证其“审问”之功。然其治学之道,尤重“教学相长”——每读教育专著,必批注盈篇;每研教学案例,必躬行实践。正是这般“知行合一”,使其终获“三好学生”的殊荣。
笃学不倦,勤则不匮
磨一课,如一剑。从研一开始,李天艺像一位虔诚的朝圣者,一册一册地梳理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被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藏着她对教育的敬畏。实习期间,她总在课后追着指导老师问:“这个问题,如果换一种问法,学生会不会更容易理解?”她录下自己讲课的视频,一遍遍回放,调整语速、手势,甚至板书时每一个字的笔顺,高标准的教学追求,是她始终的选择。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李天艺提起导师向学春教授时,眼里有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这是她心中的恩师形象,亦是她心中教师应有的模样。导师的那句“做好你自己”,成了她迷茫时的灯塔。在那些怀疑自己的时刻,在那些疲惫不堪的深夜,这句话像一粒火种,重新点燃她的热忱。“教育的意义,或许就是这样: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这份师道传承,令她在迷茫时见月明,困顿时得舟渡。
修身怡情,广学成雅
“万物静观皆自得”学业之余,李天艺以镜头捕捉四时之美。嘉陵江的晨雾,缙云山的晚照,都在她的取景框里化作诗行“格物致知”,方能带学生领略文字里的山河。每当被论文或教案困住,她就背上相机出门。风的声音,云的形状,都能让她重新找回平静。“语文教师不能只有课本。”她眨眨眼,“我们要先爱这个世界,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去爱。”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李天艺以《诗经》箴言相赠后学。回望其路:党旗下的坚定,研会中的担当,讲台上的从容,无不诠释着"三好学生"的当代内涵——不仅要做“学业的优等生”,更要当“生命的发光体”。而今,她即将踏上讲台,相信这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追梦人,必能在教育沃土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文/周琪琪